近年來,3d打印技術以奇跡般的速度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但是,3d打印技術的歷史并不長。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出3d打印技術的發展歷程。
3d打印技術的歷史并不長。1984年,查爾斯.赫爾研發了3d打印技術。1986年,該技術獲得了專利,查爾斯.赫爾將其命名為立體光刻技術,并成立了3d systems公司,開發了第一臺商用3d打印機。
1987年,dtm公司(現在為bfgoodrich公司的附屬公司)開發了選擇性激光燒結(sls)技術,并且進行了商業化應用。
1988年,3d systems公司開發出sla-2502設備,并向公眾出售。同年,斯科特.克倫普研發了熔融沉積成型(fdm)技術,并于1989年成立了stratasys公司。
1991年,helisys公司售出了第一臺分層實體制造(lom)系統。
1992年,stratasys公司售出了首批基于fdm的“三維建模”機器。同年,dtm公司售出了第一臺sls系統。
1993年,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了“三維打印技術”的專利,該技術類似于二維打印機中使用的噴墨印刷技術。
1995年,麻省理工學院研發了粉末層和噴頭3d打印(3dp)技術,z公司從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了獨家使用“三維打印(3dp)技術”的授權,并在三維打印技術的基礎上開發了3d打印機。
1996年,3d systems公司推出“actua 2100”快速成型機。同年stratasys公司推出“genisys”,z公司推出“z402”,第一次使用了“3d打印機”的稱謂。
1997年,eos公司將三維立體系統業務出售給3d systems公司,但其仍然是歐洲最大的生產商。
2005年,z公司推出“spectrumz510”。這是市場上第一臺高精度彩色3d打印機。
2006年,reprap開放源碼項目啟動,其目的是開發一種能進行自我復制的3d打印機。
2008年,第一個版本的reprap機推出,它可以打印約50%的該機的自身部件。同年,objet geometries公司宣布推出革命性的“connex500”快速成型系統,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能夠同時使用幾種不同材料的3d打印機。
此后,許多生產廠商紛紛推出各種型號的3d打印機。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9月,維也納科技大學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3d打印機,重量只有1.5公斤,報價約為1200歐元;2012年,makerbot個人3d打印機投放市場,其借鑒了reprap三維打印技術,價格合理,可家用。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2016年歐洲印刷企業產業將繼續調整設備Map圖在設備保養中的作用他們竟然還在傳承活字印刷,驚艷!使用免酒精潤版液需要解決的問題4大包裝設計策略,設計師必懂!預印印刷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案小米并非沒落 只欠風口來臨3D打印余熱未消 4D打印技術悄然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