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小米的壞消息很多,從紅米note2被爆出屏幕和攝像頭存在虛標,到小米互聯網營銷神話破滅的言論,再到有媒體撰文表示小米也許已經到了盛衰轉折的關鍵點……昔日站在風口的小米如今成了過街老鼠,雷軍以“快”為王采用低價策略摧枯拉朽式地顛覆手機硬件生態建立的勝利果實正在遭受著眾多的非議。小米真的不行了嗎?我看未必,小米也許在等下一個風口。
小米并非沒落 只欠風口來臨
以“硬”論英雄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很多人還是把小米看成是一家硬件生產及銷售公司,始終盯著它的出貨量、銷售額、增長率,甚至連小米上半年手機3470萬部的銷量低于去年下半年的3500萬部,都成為小米“沒落”的關鍵依據。要知道強大如蘋果在2013年也曾經出現過產品銷量的大幅度環比銳減,但這似乎并不能說明蘋果就此走向沒落,反而在2015年度再創紀錄甚至超過三星成為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的老大。然后如果你因為蘋果智能手機的銷量來判定蘋果的偉大,明顯就犯了一個業余的錯誤。同理如果你因為小米手機銷量增長的環比下降,而得出小米走向“沒落”也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況且小米并非是一家硬件生產及銷售公司。
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雷軍曾經說過小米是google加亞馬遜,也曾經說過小米是海底撈、同仁堂、costco……當然最近雷軍又把小米的產品標榜為“新國貨”。從始至終,小米從未承認自己是一家硬件生產及銷售公司。因為一家合格的硬件生產及銷售公司,應該注重產品的利潤率,而像小米手機這種走“物美價廉”道路的產品明顯是和其想背離的,當然這樣的產品還包括:小米電視、小米路由器,小米手環、小米耳機……等。從雷軍的諸多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米也在不斷地根據自己的成長體量來尋找相應的參照物,但無論以誰為參考,小米以硬件生產及銷售為基礎打造極致互聯網服務的核心點一直沒有變。以“硬”論英雄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未來公司比拼的一定是服務。
小米布局深遠,只欠風口來臨
在《小米轉折盛衰間|深度調查》一文中,談到小米的生態鏈企業用了“小米模式的瘋狂繁衍”這一小標題,我覺的非常貼切。小米以及它的生態鏈企業正將觸角伸進各個行業領域,瘋狂地推行“小米模式”,銷售業績、流水、盈利狀況這些都不是重點,小米或者說雷軍看中的是,產品是否具有顛覆性,能否讓用戶擁有全新的體驗。很多人把小米以及小米生態鏈的這種做法看做是搶占入口,這點我并不認同。這種入口是沒有價值的,今天你能搶過來,明天別的企業就能搶過去,其實,小米搶的是人頭,搶的是用戶!
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視,甚至小米的路由器、手環、插線板、智能跑鞋、運動相機、血壓儀、攝像頭、凈化器……小米就像一個饑餓的巨人在貪婪地不斷吞噬著各個細分領域的用戶,這些用戶經過“消化”之后被集中在小米手機終端的平臺上。從目前的狀況可以粗略看出,小米所謂的智能家居生態已經包含了娛樂、健康、監控、運動、家用智能終端等未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小米的生態鏈企業卻還在瘋狂的繁衍中……這才是小米真正的野心所在。所以我們才會看到1999元的小米手機和小米電視,69元的小米手環,59元的智能插座……雖然智能硬件早已站在風口,但用戶的感知價值還有待發掘,一旦用戶對智能硬件的依賴性發生質的提高,小米的風口才會真正來臨,整合梳理過的智能硬件數據將會煥發無窮的價值。
未來,小米能帶來什么?
拋卻鼓噪的炒作營銷和競爭對手的刻意抹黑,如果我們真正靜下來用心體驗下小米的產品就會發現,它真的就像一張大網將我們的生活網在了其中。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家庭未來都是使用小米的產品會是怎樣的情形?我們可以通過小米手機、小米電視的推送輕而易舉地知道家中老人的血壓、心率等健康狀況參數;也可以通過定位找到家里小朋友的準確位置;我們可以把旅途中隨手拍的照片瞬間傳到家中跟家人分享旅途中的樂趣,也可以在旅途之中關注著家里的智能電器的運行狀況;甚至當我們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一旦接上路由,小米會智能地分析一天內各個終端的數據參數給家庭主人一份詳細的“報表”……
小米miui的用戶已經突破1.5億,如果再加上其他小米周邊的智能產品用戶,相信這個數字還會有較大的增長。這么龐大的用戶群體一旦產生化學反應,將是非常恐怖的顛覆力量。它和互聯網產品動扎幾個億的用戶不同,小米的用戶是有著高黏性高忠誠度的以硬件為壁壘圈住的用戶群體,先天就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沉淀性,這點和蘋果用戶的特征及其相似。互聯網的本質是什么?當然是用戶,小米沉淀出的這么龐大的用戶群體完全可以像騰訊一樣將來肆意“收割”。除此之外,小米的粉絲文化就像個黑洞一樣,源源不斷地在吸收新的粉絲。因為即使產品不斷迭代,用戶喜好不斷變化,但小米繁多的產品中總有一款會是你喜歡的,而這一款產品也許就會在不知不覺把你拉進小米的生態之中,讓你不可自拔。
圖書封面裝幀新工藝品質的新探索2013年我國文化傳媒板塊上身空間巨大便攜式打印機如何保養?2019將步入一個全新的廣告時代?首屆上海3D打印產業大會成功召開浙江建設按需和個性化數碼印刷基地金圖PB-200手動膠裝機“長線思維”看待環保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