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智能手機,相信沒有人覺得陌生。而智能手機作為網絡終端對互聯網商人的影響,恐怕沒有多少人注意過。商人的敏感使“數字巨人們”早就發現了智能手機這塊粘連著海量終端用戶的市場,新浪、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紛紛亮劍,深度介入智能手機生產環節,從合作定制到自主研發操作系統,巨頭們“制造”一款智能手機突然變成了一種潮流。
早有消息稱,騰訊正在考慮開發自主品牌qphone手機及其操作系統。根據資料,騰訊計劃面向手機廠商推出q-service整合方案,同時與英特爾組建合資企業,共同研發運行meego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新產品。
7月21日,臺灣智能手機生產商htc與新浪在北京聯合發布了首款新浪微博手機-微客。除了htc品牌,這款手機的機身下方還設有一枚硬件按鈕,上面直接印有新浪的logo,點擊后可啟動新浪微博。htc中國區總裁任偉光表示,這只是雙方合作的第一代產品,未來這樣的“社交手機”還會有第二代、第三代。
7月28日,阿里云手機正式發布。阿里巴巴在手機終端上的布局,即通過阿里巴巴的云os操作系統以及支付寶、旺旺等客戶端,打造一個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平臺。其首款與天語合作的阿里云手機采用了其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并瞄準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云計算領域。
7月29日,李彥宏稱,百度正在秘密開發智能手機。
聚焦蓬勃發展的移動互聯網巨頭們做出了相近選擇---自主開發軟件(界面)+硬件合作伙伴。鑿開一條通往移動互聯網的道路。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現在互聯網公司急于切入終端市場的主要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增加用戶的粘性,在移動互聯網這一新興市場擴大版圖,至于方式,有人選擇占領終端,有人選擇占領操作系統,這都是不同的戰術步驟。目前,這一塊的市場很大,想做的人太多,但是能做好的不多。
目前有兩個快速增長的領域,一是智能終端,二是社交網絡,智能終端與社交網絡的結合,才是真正的殺手級應用。熱潮背后,其實各家廠商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搭建一個新的平臺。社交網絡和智能終端的核心都是用戶體驗,目前計劃進入手機領域的互聯網公司五花八門,在這種模式中能不能生存下來,主要是看有沒有把用戶體驗做到位,只有豐富的、個性化的體驗才能吸引用戶。要想在通往移動互聯網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終端還要體現出軟件與硬件結合的優勢,同時為了保證盡可能多的用戶使用,針對低中高端用戶,提供不同價位產品,體現差異化優勢;操作系統還需要做好生態系統的上下游,必須要有強有力的合作伙伴才能攻城略地,不得不承認,android是獲得三星、摩托羅拉、htc等手機巨頭的青睞才發展的紅紅火火的,否則也只是條缺水的魚。
智能機市場已經迎來高速發展期,這一點已經沒有人質疑。但類似的“社交手機”或者互聯網公司定制機能分得多大的份額,還是一個大問號。移動互聯網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只做好操作系統或者終端不能代表勝利,需要連接的上下游資源非常重要,需要強有力的合作伙伴,真正做到軟硬完美結合。
微客作為首款微博手機,已經投入各種線上、線下的資源,雙方已經制定了各種宣傳推廣計劃。但目前此款手機的銷量并沒有預期的火爆,反應平平。畢竟新產品從推出到接受有一個過程,進而想要得到人們的認可并達到一定的忠誠度,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對于那些已經習慣使用某些品牌的用戶而言,除非產品非常出色,否則是不會輕易更換的。
另外,對于針對某些針對移動互聯某一個切入點推出的手機,如社交或者微博,其本來就針對的特定用戶群,從概念的推出到認可需要一定的時日。如小米手機,上市后的第一波目標用戶是追求高性能、高品質的“手機發燒友”,未來用戶的接受程度如何還難以判斷。
雖然現在互聯網巨頭介入智能手機領域已經成為一個潮流,但是從長遠來看,無論是通過應用的深度定制合作推終端還是通過操作系統,最終能贏得多大的市場還難以預計。尤其是針對操作系統的,從外部競爭環境來說,有谷歌蘋果的銅錢壁壘,不易切入;從內部支撐來說,如何從用戶角度出發提供有特色的應用,規避知識產權糾紛等等。這都需要手機制造者深入考慮,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另外,互聯網廠商的專長是應用而非硬件,跨界合作有磨合也需要時間來證明。
選擇權在用戶手中,對于用戶來說,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他們只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如何讓自己的產品有特色,脫穎而出,這都需要互聯網巨頭找準自己的定位,做好特色與推介,謹慎樂觀,或許能發掘到預期的真金白銀。
凹版印刷機位置控制及產品檢測機器視覺系統在包裝行業中的應用做一個用戶愿意看的廣告設計江蘇江陰市2016年印刷企業年審圓滿結束印刷版《防范恐怖襲擊與自救互救指南》正式上線快速高效,三星2161黑白激打推薦2014年全球印刷業總產值將達7250億美元特種印刷不同種類之應用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