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網上購物交易總額達到3.96萬億人民幣元,而今年這一數據有望突破6萬億。
如一個某電子零售商的“過度體貼”的包裝。打開包裹,里面裝著些塑料袋,塞著泡沫和紙箱,外層用膠帶層層封裝。整個包裝填滿了垃圾桶。
快遞
專家估計,假設某一單獨包裝重200克,那么去年一年,中國境內206億個快遞包裹的包裝總重量達到了412萬公噸。這將堆滿逾20萬個足球場,而那些封裝包裹的膠帶總長加起來可以繞地球300多圈。
如果將這些包裝材料、塑料膠帶或泡沫不經加工便埋在地下,需要100多年才能降解;如果像普通垃圾那樣焚燒,還會產生有毒的二惡英。
作為一個迅速興起的新興行業,電子商務深刻地改變了傳統的實體店經營模式。由業內巨頭阿里巴巴(包括旗下的天貓商城)和京東商城為首,2015年的在線交易總額達到3.96萬億元(相當于6090億美元),比零售總額高出10個百分點。據中國報告大廳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在線交易總額僅為7845億元,而今年這一數據則有望突破6萬億。
派送給網購顧客的包裹增長量同樣能反映出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前景。電子商務方便顧客通過簡單的平臺,在世界上最豐富的在線產品庫中輕松選購價格優惠的商品。
包裹寄發總量從2014年的140億件飆升至2015年的206.7億件。據國家郵政局預測,2016年包裹寄發總量將有望達到275億件。
中國用了26年才突破10億件快遞大關,從10億到100億件耗時8年,而從100億翻番至200億件則只用了1年。電子商務讓這一轉變成為現實,同時還繁榮了快遞公司的業務發展。
業內一些快遞公司的領軍企業,比如順豐速運,中通快遞和申通快遞,其年均業務總額達到了20億元,并將尋求掛牌上市,以圖進一步發展。
一篇報告指出,去年,為了寄送206億件快遞包裹,需要的物品清單包括206億張快遞單,近110億個封裝袋,30億個紙質信封,96億個紙箱,165億米膠帶,以及29億張襯墊。
如果能夠仔細分類,快遞包裹的所有材料均可被回收利用,成為可再生資源。沒有真正的垃圾,垃圾都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然而,相關工業部門,甚至整個社會卻沒能提供一個可靠的方案,用于妥善處理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帶來的大量包裝廢棄物。
在發達國家,比如德國、日本或韓國,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屬于公共福利事業的范疇,對于快遞商品的包裝設有嚴格的規定。這些經驗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借鑒。
對快遞包裝物最好的處理方式,當然是回收循環再利用,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面對堆積如山的快遞垃圾,由于貪圖方便,信手扔往垃圾堆了,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也給環境造成了污染。所以說如何減少快遞的過度包裝,以及加強對快遞包裝物的循環再利用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首先,要出臺法律法規,明確電商貨品的包裝技術標準,擠壓包裝浪費的空間,給快遞過度包裝套上一個規范“緊箍咒”,對過度包裝進行一定的限制與行政干預,從源頭上減少浪費,降低污染。這方面,我國的食品和化妝品包裝已經做出有益嘗試,像《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明確了包裝空隙率的要求,對包裝內不必要空間的體積占包裝總體積的比例做了強制規定,對食品化妝品包裝起到了一定的規范作用,電商領域也不妨借鑒一下,讓電商貨品包裝更加規范。
其次,國家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包裝廢棄物回收循環利用體系。一方面,探索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強制性規定回收包裝廢棄物。一些發達國家做法值得借鑒,如1991年,德國出臺的《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強制性要求包裝生產商、銷售商對包裝回收共同負責,起到了顯著效果;另外一方面,國家可以通過稅收優惠政策等對從事回收、生產、使用再生資源的行業予以傾斜,鼓勵建立大量的回收站,加強回收循環利用……當然,包裝廢棄物回收循環利用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我們同心協力,相信破解快遞包裝廢棄物“垃圾圍城”將指日可待。
圖文快印企業應對銷售計劃管理問題的對策噴膠如何帶動包裝印刷業“1+1>2”的升級?UV網印油墨的創新與應用常識小黃人&小黃車:讓我們“黃”在一起印刷企業如何在信息化浪潮下進行變革惠普進軍中國3D打印市場,顛覆制造業新華印刷廠搬遷 老沈陽的回憶印刷油墨涂布上光工藝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