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中國克服當前困難、穩定出口、促進就業、擴大消費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自2007年以來,我國已先后經歷了三波制造業外企大撤退,這對包裝印刷業等制造業配套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包裝印刷業是時候改變賺錢的思路了。
三波制造業外企瘋狂撤退清單
2009年前后第一波:2008年2月擁有3000多名員工的韓資企業世剛纖維有限公司“出逃”;2008年4月,南京菲亞特公司將其100%的股權出售給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2009年耐克關閉在中國唯一一家鞋類生產工廠……2008年起,中國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和東部的長江三角洲等外商投資密集的地區,外資正常及非正常撤資較為嚴重。
制造業外企重返“家園”事出有因
外資難賺錢了,有幾個原因:一是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經濟減速導致企業利潤減速;二是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遠去,勞動力成本上升,外資不得不作戰略調整;三是投資環境和商業環境發生變化,外資做出規避風險動作。成本太高無疑是制造業外企撤資的根本原因。我國制造業長期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勢”正在消失,或者說,我們的成本優勢已經不再明顯。
另一方面值得關注的是:很多發達國家過去將加工業移出本土,現在卻又在用優惠政策將一些企業召回;而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廉價勞動力、環保要求低等優惠政策,也讓一些外資企業選擇離開中國,轉投其他國家。
包裝印刷業賺錢的思路該變了
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外資撤出儼然已經成了一定的趨勢,包裝印刷業也不例外。由于前期投資大陸的臺資、港資的包裝印刷企業較多,因此第三波外資瘋狂撤退中,臺資和港資企業撤資的動靜更為突出。例如2014年臺資企業蘇州上大包裝工業有限公司停產,港資企業香港長盛集團旗下群勝紙品廠、恒泰紙業和信勝廠、廣東東莞洛琪紙品有限公司等停產。
不過面對市場的潮落,對于包裝印刷業來說,首先冷靜面對外資的撤離,撤離并不意味著中國市場失去活力,反而是中國產業調整升級過程中的一次新的優勝劣汰,撤離只是局部、短期現象,而非戰略性的;其次,應該掌握好自身的發展節奏,運用好這個市場所提供的資源和優勢,提升自身競爭力。而對于那些長期以來依賴外資大客戶的包裝印刷企業來說,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多深入市場,了解市場需求變化,將傳統的依賴低成本價格優勢的模式轉變為依靠產品科技含量和產品質量取勝。包裝印刷業賺錢的思路該變一變了!
第十四屆畢昇印刷優秀新人獎榜單出爐佳能數碼印刷機市場反應好 銷量狂飆環保在行動 “綠色”快遞包裝將在杭州試行淺析彩盒包裝的色彩管理機制再談數字印刷機及數字印刷油墨的種類瓦楞紙箱尺寸計算新方法影響模切質量的因素分析如何合理控制使用潤版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