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革命改變了許多我們已經習慣的生活方式,它讓整個生活都變的簡單,有人將它形象的比喻成“懶人時代”,很多事情都不用人們費太多力氣,包括閱讀在內,從前一大堆的報紙書刊,現在卻都容納在那個小小的容器里。
一個只看手機不看書遑論雜志的屌絲時代到來了。就如同蒸汽機的發明迎來了大航海時代和資本主義民主一樣,手機社會的商業模式和生產關系都面臨大變局。危機不是第一天發生,但似乎在過去這一年,所有的擔憂、質疑和不安都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一次又一次印證:
2012年10月18日,美國《新聞周刊》通過網站宣布,將在2013年放棄印刷版雜志,實現全部數字化,這本有80年歷史的大牌雜志將不再出紙質版。《新聞周刊》的危機并非個別現象。在數字化浪潮下,美國被迫轉型的媒體不止一家。2008年,擁有《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和《巴爾的摩太陽報》的芝加哥論壇報業集團宣布申請破產保護;2009年,擁有百年歷史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停止紙媒發行而改出網絡版;就連最負盛名的《時代周刊》,也在2013年1月傳出裁員700人的消息--要知道,這可是全球最大的雜志發行商啊,而傳言如果屬實的話,這已經是2008年以來的第二次裁員了……媒體環境在變化,雜志的黃金時代過去了。
當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雜志要生存,必須提升服務能力和議價能力。而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能共存嗎?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既可以通過幾位傳媒人的探討來探討新舊媒體未來的格局,也可通過自媒體人程苓峰的自述來從側面了解中國的媒體十年。“要做傳統媒體守門人,很好也值得尊敬。問題是,你不能又想在花花世界又想做孤獨的潛行者。”如同蒸汽機發明迎來了大航海時代和資本主義,手機社會的商業模式和生產關系面臨大變局。隨著傳統媒體天花板逼近,也有越來越多的媒體人告別一種生活。 通過連線雜志(wired)向移動媒體轉型的案例,我們也可看出,一本老牌的暢銷雜志如何在新媒體時代轉變,這期間又經歷了如何的艱辛與挑戰?!
未來,一個輕公司借助互聯網的力量輕易戰勝重公司,這樣的事情會越來越多。新舊媒體未來幾何?這是個懸念,未來5到10年或見分曉。
社店關系—新商業生態下的跨界營銷創新WJ-S無膠復膜機富士施樂Phaser 3200b A4黑白多功能一體機香寶品牌XB-V10雙面覆膜機印刷電路新技術 帶動新概念產品研發圖文快印企業如何將家族式管理發揮到最大化?智慧打印:惠普 P1566簡介關于產品包裝中的定牌包裝和中性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