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11”又將來臨,可以想見,在新一輪的網購狂歡中,數以億計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快件將再度“規模”流轉。
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按照平均每單快件使用1米長膠帶計算,2015年全國快遞業所使用的膠帶總長度為169.85億米,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
根據報告統計,2015年,我國快遞業共消耗快遞運單約207億枚、編織袋約31億條、塑料袋約82.68億個、封套約31.05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內部緩沖物約29.77億個。
這是怎樣的一個量級?散落在千家萬戶的快遞包裝,材料狀況怎樣,帶給社會與環境的又是怎樣一種負擔?
快遞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2015年10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在部署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時特別提出了“綠色節能”的要求。
梳理國內快遞領域的包裝,主要集中在快遞運單、編織袋、塑料袋、封套、包裝箱、膠帶以及內部緩沖物七大類。使用過的快遞包裝,除快遞運單對保管、存放與回收(銷毀)有明確規定外,其他幾類目前均由企業或消費者自行處理。一眾“剁手黨”們,在暢意的買買買之后,扔扔扔也成為一大任務,大量的快遞包裝箱、塑料袋、膠帶、填充物被不加處理地一扔了之。
快遞包裝“綠色”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關涉包裝物料供應商、快遞企業、電商平臺與商家等多個從業主體,也關系著成千上萬的消費者。破解快遞包裝當前癥結,需要統籌,綜合發力。一方面,要盡快出臺行業標準。通過規范行業標準,有效解決生產耗能待控制、設計使用待減量、劣質包裝待杜絕等問題,加快快遞綠色包裝的使用和推廣。另一方面,要爭取政策支持,建立回收體系,推廣新興技術。根據報告,污染問題更為突出的膠帶、塑料袋以及塑料填充物三類包裝,無論是在可降解、循環等環保材料的使用上,還是在回收、處理與再利用上,均存在重重困難。建立科學的回收與再利用體系,推廣環保易降解技術材料的使用,迫在眉睫。此外,加強環保監管力度,提升企業和消費者環保意識,亦不容忽視。
浙江橫店一手機店擅自設置店招,被立案處罰紙業市場回暖尚遠,大型紙企尋找產能擴展印刷中的印刷色彩管理系統是指什么?影響瓦楞紙的平整度的8大因素Photoshop最常見的問答集(上)液晶印刷印刷新技術為油墨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英國成功運用噴墨打印機“打印”出眼睛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