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處理色彩的四項要領。調整原稿局部色彩飽和度不足等缺陷時,應掌握以下四項要領:
(一)加色和減色不能過量。一是基本色加色不能過大,要保持基本色中的層次,不能因加色過量而造成層次并級;二是相反色校色量不能過大,要保持色彩中的明暗、光影變化關系,能因相反色校過量而造成色彩簡單化。
(二)保持色彩的色量與光量等級關系,對某一色彩進行調整時,不能把亮調部分的色量超過中調部位的色量,不能把中調部分的色量超過暗調部分的色量,要保持色彩的色量與光量等級的明暗、深淺關系。現(xiàn)在有些印刷品,把明亮部分的色彩調整得過深過重,把暗調部分的色彩處理得過鮮過亮,失去了色彩的正常關系,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三)掌握色彩的空間距離變化規(guī)律。從色彩學上講,我們的視線因受空間大氣介質的影響,不同距離的物體在形體上色彩上都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物體的近大遠小是空間透視原理,而物體的近者清晰,遠者模糊,色彩觀感的近者強烈,遠者微弱,便是色彩空間透視的結果。因此,調整某一色彩時,要掌握色彩表現(xiàn)空間距離時的變化規(guī)律,近的暖,遠的冷;近的純,遠的灰;近的鮮明,遠的模糊,近的對比強,遠的對比弱。例如,有一本風光畫冊,其中一幅色調正確,色彩變化豐富的風光圖片,操作人員把遠山的紫藍色加了些黃,變成了青綠色,從而造成空間距離的色彩變化完全失真,客戶看了連連搖頭說,不符合原稿色調,結果要求重新掃描、印刷。實踐證明,按照色彩的空間距離變化規(guī)律進行色彩調整是重要的。
(四)掌握色彩冷暖變化規(guī)律。在彩色攝影拍攝的自然景物中,我們發(fā)現(xiàn)物體受光面的色彩與光源色的冷暖變化分不開,而暗面的色彩又與周圍環(huán)境色的冷暖變化聯(lián)系密切。因此,進行色彩調整時,要掌握這種色彩冷暖變化規(guī)律。要注意兩個問題。其一,物象受光面中有高光、亮面、中調面三部分,其亮面的色相主要是光源色和固有色的綜合,其色調的冷暖,以光源色的冷暖為轉移;高光部分的色彩一般是光源色的色相和色性;物象中調面所受的光不是直射光,而是側射光,在色相和色性上較為復雜和豐富,其色相是光源補色、固有色和環(huán)境色的綜合,其色感以固有色為主。其二,物象暗面的色相,主要是環(huán)境色和固有色相混合,其色調的冷暖以環(huán)境色的冷暖為轉移,其暗部的色彩總帶有光源色的補色傾向。因此,要注意暗調的色彩絕不是固有色的加深、加暗。
攝影圖片中的冷暖色變化關系,只有采用還原原稿的標準化掃描分色法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
處理好人物膚色
當前許多期刊雜志、畫報、畫冊及一些廣告中的近景拍攝半身人像圖片的復制質量存有不少問題,其中有些更是質量低劣。例如:
(1)有些膚色嚴重失真,有的臉部偏色成了桔黃色、紅茶色,甚至有的成了菜青色、灰黑色;
(2)有些膚色粗糙,生硬脫節(jié),亮、中、暗調間沒有連續(xù)過度的調子,看上去缺乏變化的曲線美;由于采用gcr工藝,造成暗部逆轉,黃、紅色版淺,變成只是一個很深的黑版;
(3)有些膚色由于采用gcri工藝,造成暗部逆轉,黃、紅色版淺,變成只是一個很深的黑版;
(4)有些膚色明顯看出是校色錯誤,由于青版校色過量,竟把眼肉、牙肉校成為紅肉色,有的頭發(fā)邊級與膚色銜接處露出一圈紅茶色邊。
以上毛病除部分原稿因素外,主要還是掃描分色參數(shù)設置和顏色處理不當造成的。一般的解決方法為:
1.確定膚色的基調。進行人物掃描分色時,不管原稿如何,都要根據(jù)各種人物膚色的特征處理,首先以其年齡、性別、職業(yè)、出身、民族等特征來確定膚色的基調,如兒童膚色,要白凈嬌嫩、細膩紅潤。「美人照」是經過化妝的膚色,肌膚白晢紅潤、色彩夸會張,變化豐富,如原稿偏色,應按照人物膚色特征加以糾正,只有基調掌握正確,就不會出現(xiàn)較大失真。
2.控制暗部膚色不偏紅。多數(shù)原稿的暗調膚色偏紅茶色,經黑場設定后,y、m色版偏深,網點值達到85%左右,有時達到90%。而c色版對紅茶色校色靈敏,往往過校。因此,對面積較大的暗調膚色,一是要注意控制y、m版在80%以下,一般為75-78%。因為80%是一個網點跳躍區(qū),印刷網點容易增大;二是c色版要跟上,在標準校色量基礎上稍作些加深,同時k版的階調稍作延長,以彌補c版的不足,一般配比,若m、y色版在75%-78%,c色版應在30%,k版在25%左右,從而使暗部膚色沉著。
3.規(guī)范影調密度,控制中調膚色。
(一)順光片:臉部大部分處在亮調和中調,其色密度轉換成網點值大都在30%-45%,比較理想,正常設定膚色還原較好。
(二)側逆光片:臉部一半處在逆光部位,中調密度漸漸移向偏暗部分。這里的關鍵技術在于要控制中調前額部位的y、m色版,有些側逆光片的前額膚色密度處在0.90-0.95,轉換成網點值為51%-53%,由于50%是膠印網點又一個跳躍區(qū),印刷網點增大最多。因此,要注意把y、m色版的網點值減淺到45%-48%間,以避開這個網點跳躍區(qū),使前額膚色明亮,呈黃肉色。
(三)逆光片:臉部大部分處在逆光,密度較大,膚色偏暗。以前額部位作為控制點,其色密度轉換成網點值,y、m色版都在60%-70%間,因此,首先應選用減淺層次曲線掃描分色,或掃描后用photoshop層次曲線的中調部分,對三色版作減淺(提亮)調整,一般應減淺5%,這樣既使印品膚色密度符合視覺效果,又給印刷品網點增大留有余地。
4.掌握膚色的連續(xù)過度調子。進行階調設定和用層次曲線調整時,應掌握臉部膚色由明亮部分到中調部分至暗調部分要有連續(xù)過度的調子,不能重硬脫節(jié),特別是m色版的調子要柔和協(xié)調。
5.正確選用虛光濾色鏡。從理論上講,虛光濾色鏡選用甚么色光,應根據(jù)原稿主色調清晰度,綠(g)濾色鏡強調暖色調的清晰度。一般掃描儀和電分機的缺省值為綠(g)色,有的是c=c,m=m,y=y,k=y。有的是y、m、c、k色版都是g(5:5)的混合色。而膚色要求柔和,頭發(fā)則要求清晰,所以選用紅(r)濾色鏡為佳。
總之,對于印前系統(tǒng)中圖像的掃描及制作,其中有很深學問和經驗,其膠片輸出的質量優(yōu)劣,直接影響整個圖像的印刷結果。但是,我們現(xiàn)在不少印前系統(tǒng)中的操作人員,由于其素質和文化程度的參差不齊,以及審美觀、印刷知識和圖象制作經驗的不足,往往很難制作高質量圖象,這也許就是我們日常中見不到高質量的圖象印刷品的一個主要原因吧。要改變這種狀況,提高企業(yè)的競爭能力,尤其是我們加入wto后要面對的是全球的激烈競爭,就必須要求我們印刷業(yè)的全體人員(尤其是印前系統(tǒng)的操作人員),必須更勤奮學習,善于思考,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勤學多問,就一定能掌握圖象制作技術和掃描分色技術的規(guī)律,提高對色彩敏感性和藝術性認識,提高自己的審美觀,把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報紙印刷過程中斷紙的原因分析新浪移動端收入不到三成拖后腿如何有效降低印刷企業(yè)彩頁印刷的成本?2018戶外廣告營銷6個關鍵詞政府處理辦法直接影響印刷環(huán)保政策發(fā)展新聞紙性能對彩報印刷的影響太陽化學推出SunCure Accuflex UV油墨塑料后期呈振蕩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