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談紙媒的轉型,有講內容為王的,有講整合為王的,有講紙媒從業者終會被新媒體收編的;前天還在百度百家上看到說不要為紙媒轉型瞎操心的......不管怎么說吧,其實,大家心里都有一桿秤,觀點都差不多,說內容為王的,不過是說內容是第一生產力,說整合為王的,也不過是將內容的質量當作前提和基礎,至于那位說不要為紙媒轉型操心的,也不過是特指不用為紙媒從業者操心,而不是“不要為紙媒操心”,每個人都是媒體的影響人群和消費人群,不操心怎么行?
所以,我覺得各位老師的觀點其實都差不多,作為行業從業者和觀察者,想必都沒有那么極端。因為對媒體和新媒體這個行業比較感興趣,也來操一回閑心,與各位探討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紙媒轉型的兩極思維:事和人
紙媒轉型是大的趨勢,但最終以何種形式呈現,現在還難以下結論。因為這不僅僅涉及文字載體和傳播平臺的轉化,同時還有大批傳統媒體從業者的的流向問題,國有資產轉換的問題,在編領導的調配問題,政治性傳媒和社會性傳媒的角色定位問題……經過十數年的自我閹割,紙媒開始向前走了,但前面還有很多岔路口,而每一條路都有成功的可能。
紙媒轉型,主要應該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是看事。就是看事物的一般發展規律,也就是紙媒消失、網絡媒體新媒體漸成主流的這一發展趨勢;第二個方面,是看人。也就是人性、人的活動、制度環境對人的影響等人的規律。
這兩個問題其實就好比是雞和蛋的問題,很難準確說出誰是施力者,誰是受力者。這也正如當下正在討論的制度與人的問題,有人說好的制度靠高覺悟的人推動,有人說高覺悟的人靠好的制度去培養,其實兩者并不對立,都是同步漸進的關系。有點扯遠了,我只是想更清楚的說明前述“事”和“人”兩者的關系。
紙媒轉型的七個假設
先來看“事”的層面,即媒體發展的一般規律方面,隨著經營成本的提高、新聞信息的滯后、與用戶缺乏互動、廣告收入的逐年下滑,以及新型媒體的擠壓與政府對新聞控制與管制的(相對)弱化,紙媒正在從無冕的神壇下滑,這幾乎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在這里,我想提出的是,假如紙媒消失了,媒體格局會是什么樣?不敢斷言紙媒終極轉型形態會是什么,但在轉型初期,整體的媒體環境可能會同時存在以下幾種形式:
1、綜合門戶新聞網為主軸。
作為目前新聞聚合的核心平臺,門戶網站是新聞的主要出口,經過近20年的媒體經營、探索和實踐,已經形成完整的、和傳統媒體相區別的采編和營收模式和能力,在后紙媒時代,將會迅速完成新聞話語權的接管,成為新聞的主要平臺和信息(批發)出口。其內容集成將包括自采(本身集采編一體的體系將更完善)、合作(和二級區域網站的內容合作)、自聯盟(基于自身的區域頻道內容聚合,如新浪地方頻道、騰訊在各省市的大x網集群)、自媒體(各類自媒體平臺的內容輸出)四大類。這一類的綜合門戶網,還是以新浪、騰訊、網易、搜狐四家獨大,四大平臺將掌控并共享(內容同質化)著主要的新聞內容,他們的新聞媒體性質也將更明顯。
2、黨政門戶為主體。
主要指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通訊社,作為政府信息第一出口,其地位自然不容小覷,雖然不乏新型媒體運作的精英,但固于媒體屬性的原因,內容經營上還是以國事為重,欠接地氣。這里省略510字。
3、專業網站為亮點。
如財經、文學、時尚、理財等等細分的專業網站,在后紙媒時代必然會自成一派,它們將主要以深度、調查內容為主,人群更精準更聚焦,在內容有償消費方面,單人消費比例會增加。這類網站的主要瓶頸在于經營成本,說的再俗一點,就是錢從哪里來?在一個文化版權為糞土的時代,內容剽竊的負罪成本太低了,嚴重打擊了這些專業人士的活路。不過,在后紙媒時代,也許將看到一線曙光——新聞/內容收費是不是迎來了契機?如果理想化一些,打個烏托邦的夢想比喻,實現新聞付費的階段,通過出售內容進行獲益,專業網站也會活的滋潤有色。這樣說,似乎又回到了傳統媒體的經營思路,但目前來講,誰又能知道這不是未來專業網站類媒體的一條康莊大道呢?
4、垂直媒體為邊緣。
如地產、家電、汽車、美食等,這一類媒體在過去的幾年十幾年,都活的有聲有色,這主要得益于其濃厚的商業化運作性質,誕生之初,就擁有豐富的商業基因,一頭為消費者提供測評性質的體驗,一頭為企業提供精準的用戶人群,兩頭都取悅了,自己過的便也相對舒坦。后紙媒時代,對這類網站也將受益匪淺,但整體的運營格局應該不會變,比如,自傳統紙媒相應版面中解放出來的企業品牌,將商業投放計劃可能就會擱這里了,可經營模式和內容,至少在后紙媒初期,是不會有大的變化。
5、區域網站成體系。
中央級、門戶級的網站都找到了生存之道,區域性網站難道站著等死不成?這個區域性網站概念包括省一級、市一級,甚至縣一級,數量上非常龐大的。不知道是不是未雨綢繆,早在幾年前,新浪、騰訊就開始鋪設區域新聞基站,在新浪方面,包括現在的微博,都招募有獨立的區域運營聯盟,而騰訊“大x網”戰略,也在兩年前就鋪設的差不多了。面對激烈的市場擠壓,區域網站的生存也很艱難,但俗話說的好,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區域網站的出路還是會有的,只是在內容和運營方面可能會更側重于服務,同時也會與門戶網站進行內容合作,甚至就類似于現在的紙媒與門戶的合作一樣。
6、論壇媒體偏安一隅。
網絡興起的時候,是論壇最風光的時候,記得02年上天涯社區的時候,天涯社區還是一個以聊天為核心的交友平臺,現在已經成為提論壇必天涯的口碑,而先天涯而起的地方論壇,成為第一批沖浪的人們的精神家園,當時的信息量和互動量都非常大,由于缺乏經營管理經驗,而且初期沒有現成經驗可循,都死在過河摸石頭的路上了。現在,紙媒瓦解,唯一能夠與新聞網站相抗衡的媒體形式,也就是論壇了,它亦站亦壇的形式,也會聚合大量的人群,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湊熱鬧是人的本性,論壇很適宜人的這種存在狀態。
7、是不是總覺得缺點什么?對,還有一個核心問題沒有搞明白——紙媒解散了,紙媒新聞集團干嘛去?
也都宣告破產?還是轉行做實體或做投資?可以預想,如果紙媒陷入最后的存留抉擇,媒體行業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新聞牌照的發放問題”,也就是媒體和媒體人的從業資格認證問題。雖然前幾年對網站媒體和媒體從業人員都提出了資格要求,但目前還屬于規范層面,未來將會具體到執行層面,而且會越來越嚴格。在“謠言”滿天飛的背景下,加強輿論管理,定是大勢所趨。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紙媒集團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按照天朝的一貫邏輯,拿到“新聞牌照”的,一定是以傳統媒體為優先,因此,傳統傳媒集團的兩條路就這樣出來了,一,不差錢的,擺脫傳統束縛,另辟山頭,從網站媒體層面再來構建媒體經營思路,或者收購其他網站,重組、合并,共同打天下;二,差錢的,與沒有獲得牌照的網站合作,我的資格,你的平臺,我的執照,你的店鋪,然后就一起開門迎客了。
也許還有人問微博、微信怎么辦?這一類自媒體的位置在哪里?在以上幾類平臺為新聞聚合平臺的背景下,微博、微信只會是分發信息的零售站,作用類似以前的報刊亭,只負責碎片化信息的擴散,比如說主業是賣報紙賣雜志,但同時還會賣茶雞蛋礦泉水,再有商業頭腦一些還會裝個電話當收費電話亭。
春晚門票為何總是“一票難求”?關于手動裝訂機的使用印刷品經過UV上光后發黃,什么原因?網版印刷精品畫冊時需注意的細節問題4月25瓦楞及箱板紙行情:上漲100元/噸剖析常見藝術品復制工藝臺歷尺寸及相應效果圖尺寸常識網絡印刷或成未來印刷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