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關村創業大街僅開張幾個月,但它已成為印刷廠老板孫小龍最常去的地方。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這位在而立之年已經擁有一個中型印刷廠的老板計劃把事業清零,主動迎接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在印刷行業打拼十余年,孫小龍對印刷工藝、技術如數家珍,但是,在向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他變成一個十足的門外漢。盡管要接觸互聯網的想法已有一年多,做一個app的想法也已經有半年多,但直到現在,他的互聯網技術團隊仍然沒有組建起來。
轉型已成必選項
“在我看來,現在市場上的大部分印刷廠已經站在懸崖邊緣。”孫小龍如此評價當下印刷行業的現狀。而讓它們站在懸崖邊緣的原因,就是來自互聯網的沖擊。
書報雜志等出版物本是印刷行業的大客戶,但在互聯網時代,書報雜志的信息傳播地位急劇下降,這一塊業務因此變得不景氣。而印刷需要的機器、人手及場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一句話,不接單大虧,接單也只是小虧。
生于1983年的孫小龍從20歲入行,在印刷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后擁有一個有四臺大型印刷機、100多名員工、年流水在5千萬左右的工廠,然而近年來印刷廠的利潤空間被壓縮到10%到15%,今年更是已經出現虧損。越來越嚴峻的環境讓他不得不思考自己所處行業的未來。
不轉型就得等死,糾結了一段時間后,孫小龍計劃重啟創業,這一次,他要“擁抱互聯網”。
為此,孫小龍退出了印刷廠的所有股份。對于將要開展的新業務,他的具體策略是:做印刷廠和消費者(包括企業和個人用戶)之間的中介,與客戶聯系的方式通過網站及app進行,特點是網站和app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選項,通過返點盈利。簡言之就是線上下單,線下制作并配送的o2o模式。
定下基本策略后,孫小龍一頭扎進互聯網的汪洋大海。
但對一個極少觸碰互聯網圈子的人來說,這個過程之艱難超出了他的預期。
跨界是最大難題
雖然互聯網在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但對于一個已在傳統行業浸淫十余年的人而言,要想進入這個產業、從一個用戶變成一個服務提供者卻非常非常難。
為了能夠進入互聯網圈,孫小龍開始注意收集這方面的信息。得益于北京火熱的創業投資環境,孫小龍開始頻繁參加各類創投活動,聽創業者和投資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希望在大會上拓展圈內資源。
但是到了真正組建團隊的時候,孫小龍依然覺得迷茫。
最初,他一直對別人說想要一個能和他溝通,能和技術溝通,能把他的想法變成產品的人。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學習幾個月之后,孫小龍才知道,他想要的那個人有一個特定稱謂:產品經理。
在一次活動上,孫小龍認識了一個產品經理,求學心切的他與人互加微信,會后,他在微信上與人聯系是否可以詳細交談,但是對方并無回應。
“我們做傳統行業的,找人習慣依賴熟人推薦,因為熟人推薦的知根知底,靠譜。我對互聯網對編程一無所知,找人很難。招聘網站試過,但效果不理想,簡單的說就是,一個技術人員坐在你面前,你不知道他的深淺。而且以后萬一技術人員遇到問題,我不知道該怎么幫他。”
組建團隊受阻,孫小龍嘗試使用外包團隊。他最開始接觸那種兩三人規模的團隊,規模不大但報價便宜,然而對方做出來的東西并不能讓他滿意。“一是產品體驗不好,我想讓用戶點幾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二是團隊也不好,溝通有困難,不能把我的想法實現。”幾次下來,孫小龍深感外包不靠譜。
孫小龍把全部精力傾注于新項目上,為此配備了十余名市場、銷售人員,但互聯網方面的人才關卻成了一道大難題。
線下團隊出路何方
孫小龍只是傳統中小型企業在o2o大潮中謀求轉型的普通一員。
盡管此前他們離互聯網很遠,但是近幾年,互聯網對所屬行業的滲透和沖擊已經讓他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未來。轉型之路并沒有想象中容易,出身傳統行業,這個群體的思維與知識結構皆有欠缺。
內功不足導致新項目開局不順,外力也在擠壓著他們的轉型時間:o2o的龐大前景正吸引越來越多純互聯網團隊進入市場。
互聯網團隊的技術能力以及對用戶群體的敏感讓他們更易于得到認可,但孫小龍對線下團隊的能力保有自信,他認為,o2o畢竟要落到實體業務上,線下團隊的業務能力是必需品,這一點線上團隊無法代替。
這個優勢也是孫小龍新業務策略中的王牌,他計劃產品推出后,不直接面對個人消費者推廣,而是利用已有的企業用戶推薦他們的個人用戶使用產品做個性化定制,通過這種方式積累第一批用戶后,再逐漸擴大規模。
尚未成功的革命
最終,孫小龍決定放棄自建技術團隊的想法,使用外包方案。
他給技術團隊做出的預算是100萬一年。“如果自建團隊,至少需要一個開發、一個ui、一個產品經理吧,就算他們每個月工資給8萬,三個月就要24萬,還不一定能保證做出來的東西能用,外包團隊可以分期付款,看效果給錢,保險一點。”
出于“我雖然不懂技術,但我會比較,無非多花點錢”的想法,孫小龍接洽了十余家外包團隊,報價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孫小龍選定四家,并根據他們出的demo(小樣)來敲定合作伙伴。最后,其中一家做過類似app的團隊贏得了他的信任,報價四十萬,三到五個月交付,現在app仍在開發中,網站版半個月后將上線。
為了趕上年底印制禮品、臺歷的高峰,孫小龍正在做最后沖刺。他計劃著,到明年產品成型并積累一批用戶后,他將要接觸投資人,開始融資。
前路似乎已經清晰,但一切仍停留在想象階段,雖然對自己十幾年積累下的客戶和市場能力有信心,孫小龍內心依然忐忑:網站推出來實際效果如何,用戶的反饋會怎樣,外包團隊救了近火,但技術團隊還是要組建,100萬能撐多久,他也不知道。
每周,孫小龍依然要去中關村創業大街三四趟,那里有很多跟他一樣的創業者,大家互相交流。他開始加入越來越多的微信群,然后又逐漸退出。過去的老路他已決心不走,這條自我革命的崎嶇新路,他決定繼續蹚下去,盡管他并不知這場革命何時會成功。
圖文快印企業如何快速建設營銷體系?寬幅噴墨印刷的市場優勢及未來發展趨勢印刷質量提升有哪些要素?圖文快印企業營銷:“細分市場”不代表放棄一片森林喜歡就收藏:24個柔印技術精選菜譜評測:印刷材質是影響報價的關鍵因素有機玻璃絲印分辨率簡要介紹專家驗收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廊坊實驗室二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