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個營銷理論大家都在學習。
一、巴納姆效應
心理學家于1948年進行了一項人格測驗,發給測驗的每個學生一份“個人分析”,并讓他們打分,來評價下方描述與自身契合度的高低,5分最高,0分最低。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愛卻對自己吹毛求疵。雖然人格有些缺陷,大體而言你都有辦法彌補。你擁有可觀的未開發潛能尚未就你的長處發揮。看似強硬、嚴格自律的外在掩蓋著不安與憂慮的內心。許多時候,你嚴重的質疑自己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或正確的決定。你喜歡一定程度的變動并在受限時感到不滿。你為自己是獨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會接受沒有充分證據的言論。但你認為對他人過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充滿社會性,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負是不切實際的”。
二、交易效用
現在來假想一下,美女從你前面經過,你正在沙灘上日光浴,你打電話告訴朋友,順道為你買一瓶啤酒過來。
當你拿著這瓶2美元的冰涼啤酒時,朋友告訴你,這回我們買得挺值的!xx高級假日酒店柜臺上的酒,只花了2美元。
而在另一天,也是朋友順道幫你買酒,在路邊小賣部買的,一樣的酒2美元,你會覺得特別值嗎?甚至懷疑這小賣部的酒會不會是假貨哦。
通常來講得知啤酒來自高級假日酒店,你會更快樂,因為你的“實際支付價格”比“參考價格”低了很多,感覺上占了便宜。
而在比較low的小店買的同樣的啤酒,似乎2美元并不算便宜呀(13元人民幣)。
交易效用,“參考價格”與“實際支付價格”之間的差額是“交易效用”的源泉,實際支付價低于參考價越多,你越覺得這是一筆劃算的交易。
這從賣方的角度看,常常解釋為“沉錨效應”。
三、損失厭惡
有一組試驗,對比了一個選擇:
1、你有100%的機會獲得3000元,
2、你有80%的機會獲得4000元,20%的機會一無所獲。
四、誘餌效應
我從小喜歡在河里釣魚,那時候一直不明白,為什么要拿飼料打窩?這多浪費啊,要釣上魚兒來,還不是只有靠那顆有鉤的餌。
上個世紀30年代,威康斯·索諾馬公司,信心滿滿的發布了自己的首款烤面包機;但這并沒有點燃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反而令他們陷入了選擇困境。此時消費者的心態是這樣的:
家用烤面包機什么玩意兒?
它是好還是壞?
我們真的需要家用烤面包機嗎?
有錢為什么不買旁邊的那臺新款咖啡機?
面對糟糕的銷售業績,公司只好請來了一家營銷調研公司。經過一番研究,營銷調研公司并沒有要求威康斯公司改進產品,控制成本壓低價格。
而是要求他們再推出一款新產品,不僅個頭更大,而且價格還要高出50%,新面包機一經上市老型號面包機的銷售狀況便馬上得到了改善,消費者再也不必面對選擇困境,此時消費者是這樣想的:
我也許不大懂烤面包機但我知道選小的肯定比大的好。
新型號的烤面包機提供了一個參考點,或者說成為了一個誘餌,使得原先的型號似乎更值得購買。
五、迷戀小概率事件
很多人都買過彩票,雖然贏錢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錢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體育事業了,可還是有人心存僥幸搏小概率事件。比如我爸就特別迷戀,每天都要買,時不時的還要畫圖推理。
諸如天上掉餡餅之類的,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就有那么多人渴望。
同時,很多人都買過保險,雖然倒霉的概率非常小,可還是想從損失中掙收益。人們的這種傾向,是保險公司經營下去的心理學基礎。
六、認知失調
官方解釋指一個人的行為與自己先前一貫的對自我的認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積極的自我)產生分歧,從一個認知推到另一個對立的認知時而產生的不舒適感、不愉快的情緒。
這在營銷上不是重點,重點是,大多數人產生“認知失調”后,為了減少這種“認知失調”帶來的不良體驗,他們會大肆夸贊其僅有的優點。
煙民在剛學吸煙的時候,可能覺得挺帥的,電影里的大哥都在抽。
后來在電視里發現,抽煙居然會提高患肺癌的幾率,而且將帶來極大的痛苦。這與煙民當初的認知截然不同,在煙民心中產生了不良體驗(對立的認知)。
于是,為了減少這種認知失調帶來的不良體驗,煙民們會降低對患病風險的預期,夸大吸煙是浪漫的,享受生活的,讓這個行為看起來像一個理性的選擇。
探訪北京數碼印刷企業 解析企業發展二維碼新應用!長沙芙蓉區創新推出”智慧評價”建材印刷市場發展及技術現況個性化印刷在實施過程中挑戰眾多產品包裝設計更需注入文化理念上甘嶺陣地上的捷報傳單是怎樣印刷傳送的周黑鴨的包裝是如何延長食物保鮮期的?平面設計師成長要經歷的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