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膠訂用新型膠粘劑——活性聚亞安酯(pur)熱熔膠最早于88年的drupa展會上問世,當時專家都聲稱這是一項不可抗拒的膠粘劑產品,是一項創新,必將超越傳統的無線膠訂工藝,使高難度作業的加工生產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pur膠在uv涂布紙以及高填充紙上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它也非常適合用在那些需要承受高強外力的書刊裝訂上,如計算機手冊,以及一些可能會曝露在極端溫度環境下或溫度波動較大的書刊裝訂領域,如汽車手冊和地圖。
那么pur技術到底是什么?為什么它能取得如此成功?本文將簡要介紹一下pur技術的發展歷程以及其最新發展趨勢。
什么是pur技術?
pur熱熔膠是批量生產的帶有活性終端團的pur頂聚物,當活性終端團曝露在潮濕的空氣或紙張的濕度達到一定的水平時,就會發生交聯反應。頂聚物被潤濕后,可以很好地滲透進入紙張中,達到較高的粘性和較高的紙張拉力。
交聯后,pur薄膜表現出較高的固有強度(內聚力),這樣便可形成非常耐久的膠粘劑薄膜。pur薄膜不僅對印刷油墨和溶劑不敏感,還具有極強的耐久性。
如果使用pur熱熔膠裝訂手冊,可在超冷或超熱的環境下使用。pur無線膠訂的書籍可在120°c的環境下安全存在,不會有任何的質量損失,此外在零下40度的環境下也可保持較好的塑性。
膠裝設備
盡管有如此多的優勢,但到1988年底的時候,也只有兩家德國書刊裝訂企業采用pur熱熔膠技術進行無線膠裝。可以肯定地說,性能并不是問題,pur技術已經在許多市場領域得到了很好的驗證。阻礙起發展的最大一個障礙是需要對設備進行改造,尤其是這一技術發生反應作用的系統的改造。
如膠箱,在使用過一段時間后會被厚厚的膠粘劑所覆蓋,只有清洗后才能去除掉。此外還需要減少膠粘劑的溫度壓力,操作溫度必須處于優化狀態下。
前面提到的兩家最先采用pur技術的德國書刊裝訂企業,采用了diy的方法,自行對設備的結構進行了改造。
除了設備的問題,新型熱熔設備的需要也阻礙了pur技術的增長。由于pur膠粘劑是遇濕固化的系統,必須要將膠隔離,保持絕對的干燥,因此膠的運輸和應用過程要非常小心。這就是為什么pur總是以整箱的形式運輸,并通過專用熔化器來應用的原因。專用熔化器始終封住膠箱的封口,避免膠與空氣接觸,并方便地提供pur的按需供應。由于根據需要按需取用膠所以避免了系統溫度的壓力。
pur是一種完美的工藝
目前在德國大約有150多家書刊裝訂企業,在全世界范圍內有幾百家裝訂企業已經從傳統的熱熔膠轉換到pur熱熔膠。新的裝訂設備,與最新的pur熱熔膠工藝相結合,確保了裝訂工藝的順利進行和完成。
pur的用戶不再被局限于傳統的滾筒涂布應用,而引進了許多新的工藝和技術,如利用噴嘴系統將膠有效地涂布在每本書的底部。利用這些噴嘴,裝訂廠可以將涂布的厚度減少到0.3mm,使書籍展開的性能非常良好。
與標準的eva熱熔膠相比,pur膠膜的厚度可以減少50%或更薄,盡管它的價格比較貴,但因為比較薄,所以兩者是可以互補的。
第三代pur熱熔膠
第一代活性pur熱熔膠出現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處理粘性有了快速的增長。一開始這些熱熔膠并沒有很強的黏度,只有發生反應后才能獲得較強的強度,并在上膠后三到六天的時間內達到最佳的裝訂性質。因此用pur膠裝訂好的產品不能馬上進行運輸,只有在達到最佳的性能后運輸才能確保不會損害產品的質量。
第二代pur熱熔膠于九十年代后期出現,固化的速度更快。它的固化時間短于三天,最后的強度和可用性都得到了保證。
現在的第三代pur產品有更快的化學反應性,它的高速交聯性質可以在6到16個小時內得到固化。
這種新的產品提供較低的處理粘性,以及較好的最初強度和粘度穩定性,這些都是膠箱熱熔器所必需的條件。
盡管制造商對處理設備和技術進行了很大的改進,但pur熱熔膠仍需要比傳統同類產品
2012南方報業印刷耗材招標項目評標結果揭曉從奧運可樂罐漲身價看包裝文化競爭力三大因素促使傳統印刷企業轉型數字化印刷上光油技術具有哪些性能?6招教你快速吸引客流,搶走別人店里的客戶!印刷過程中制定印前工藝的要點數碼圖文快印店容易忽視的營銷細節石家莊推出陽光二維碼工程,規范公共衛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