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于提問的第一步,就是不再問出一些蠢問題。那么,有哪些問題是領導者應極力避免的呢?在這里,老蔣給出最普遍的四個例子。這些問題往往會導致事與愿違,最終產生錯誤的導向。
蠢問題1:這是誰的錯?
在現實中,出現任何失敗或問題時,通常都會出現諸多指責之辭,這個問題的目的就是尋找替罪羊。當領導們質疑到底是誰的錯時,他們通常都在試圖撇清自己的責任并轉移指責。
聰明的問法:我們怎么來通力合作才能加強我們的弱項?
這樣既指出了需要加強的弱勢環節和領域,同時也避免了過多的指責。
蠢問題2:問題出在哪兒?
企業領導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常問此類問題:“哪兒做得不對?什么地方損壞了?我們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什么?很不幸,大概有80%的管理會議都是這么開始的。然而,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人總是圍繞著問題和弱點提問,那么整個組織都會傾向關注于此,而不是發掘強項和機遇。
不要總問“出了什么問題”或者揪住問題不放,最好多問積極問題,利用優勢并達成目標。
聰明的問法:我們哪方面做得很好?以此為基礎我們還能做點什么?理想的結果是什么?我們怎么做才能更接近該目標?
蠢問題3:你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這個問題看似只是建議,但如果出自領導之口,就切切實實的變成了一種指揮,一種將領導想法強加于他人的方式。更糟的是,如果是在事后才問這個問題,潛臺詞就是“你做的時候為什么不用這種方法?”。于是問題又演變成了批評。
此類的提問,實際上是一種隱性的管控。如果一個領導已經雇傭到合適的員工,他/她就不應該管控工作完成的具體細節。
最好是讓員工自己考慮思路和做法,即使有時候你能幫幫他們。
蠢問題4:我們不是已經試過了嗎?
還有另一個同樣糟糕的問法是:“你為什么會覺得這樣可行?這個之前不是已經證實不行了嗎?”并不是說領導不應該對員工給出的策略有疑問,尤其是確實之前已經做過類似的嘗試,但請注意你的語氣。
這類問題通常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甚至是挫傷士氣的感覺。好比說所有情況都已經考慮到了,而且因為曾經試過的某種方法不可行,這種方法就應該永遠被打入冷宮。
其實領導者可能沒有意識到某些方法在過去效果不佳,也許是因為時機不對或是執行力不好,并不是因為這種思路本身是錯誤的。
聰明的問法:我們這次仍然這么做,會有什么不同嗎?結果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
領導者應避免“主張式而非探詢式”提問,避開那些感覺像父母和孩子的問答。最后,對于你不想知道答案的問題,還是讓它爛在肚子里吧。
困境面前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國美計劃9月整合業務 組建電商新公司環保標準意見函發布,VOCs限量由30%改為5%如何變身數碼印刷印前操作高手?(1)膠輥巧修一例影響印版與潤版液平衡的四大因素燙金和印金有什么區別?選哪種工藝好?2013全球印刷業發展趨勢 網絡印刷將成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