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技術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各種新型數字媒體不斷滲透到出版業中,在改變人們閱讀習慣的同時,也對整個出版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面對數字出版的強勁發展勢頭和巨大市場潛力,出版業必須創新傳統模式,借助數字技術,為讀者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服務,開拓未來市場。
數字化進程對整個人類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在數字時代,內容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無形資產、社會財富和國家的戰略資源。多種跡象表明,新興的數字媒體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傳統媒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和傳播知識的新載體。
正因如此, 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同樣對傳統出版發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正在悄然改變傳統出版業的格局和市場,以紙介質為載體的傳統出版正面臨著全方位、深層次的變革。可以說,數字出版發展到今天,不僅是出版業某一領域的技術革命,而是出版業全流程的技術革命。筆者認為,數字出版將在跨媒體、內容管理、出版流程再造3個方面得到快速發展,為更多讀者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服務。
數字技術改變傳統模式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對出版業的規劃有這樣一段描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共存的現代出版產業轉變。”這里的“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共存”就含有跨媒體出版的意思。
所謂跨媒體出版即橫跨平面媒體、磁光介質媒體、網絡媒體、甚至移動媒體等多種介質共存的出版方式。相對于跨媒體出版而言,傳統出版業經營的產品都是單一媒體,如圖書、雜志、報紙、光盤或網站等;同樣,我國出版管理體制也是以介質為標準進行劃分的,如新聞出版總署的圖書司、報刊司、音像電子網絡司等。
然而,在今天,新興的數字媒體層出不窮,各種類型的數字媒體正在滲透于出版業中,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同時也改變著傳統出版方式。如近年來一些出版社采用的“書配盤”方式,即把紙質圖書和光盤版放在一起出版和銷售,就屬于跨媒體出版的一種初級形式;有些出版社還把圖書與網站內容相結合,推出“書配卡”的出版方式。
跨媒體出版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按需出版,即出版單位可根據消費者的閱讀習慣,定制化地提供同一內容的不同介質的出版物。筆者相信,將來隨著手持閱讀終端、pda,甚至ps2、pc等終端用戶的成熟,出版社完全可以根據用戶類型的不同考慮,使用不同的設備或閱讀介質,定制發布內容,使出版業進入個性化的跨媒體出版時代。
跨媒體出版備受關注
目前,國內外許多技術提供商都開始瞄準跨媒體出版技術。新聞出版總署也正在牽頭進行國家數字復合出版技術的可行性論證,這里的“數字復合出版”指的是平面媒體與數字媒體的復合,實際上也就是跨媒體出版。據了解,近日,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與銀河傳媒聯合推出手機出版服務平臺,該平臺通過二維碼技術把平面媒體、互聯網媒體、手機媒體結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個全新的跨媒體平臺。
同時,筆者認為,除軟件系統外,跨媒體出版的真正實施還需要硬件設備的支持。這個硬件設備應有數碼印裝一體的多功能,將來可以布置在機場、車站、超市、報刊亭,讀者通過該設備即時購買自己想要的出版物。讀者如果想閱讀紙質出版物,可選擇“印刷”按鈕,打印并裝訂成紙質圖書或報刊;如果想閱讀電子作品,可以選擇“下載”按鈕,把電子版圖書或報刊下載到自己的移動設備上,或直接下載到手機上;如果想閱讀光盤出版物,還可以選擇“刻錄”按鈕,把圖書或報刊的內容即時刻錄成光盤帶走。事實上,筆者在美國訪問時就發現,美國目前已有人正在研發可直接付款的印裝一體機(不包含下載或刻錄功能),并已經生產出部分樣機。
跨媒體出版雖然正向人們走來,但在實踐中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首先,在技術上,需要開發適合出版單位使用的內容管理軟件,使出版物內容可以真正做到“一次制作、多元發布”;其次,在管理上,我國的出版管理是以介質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圖書、報紙、期刊、音像、網絡、電視等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出版單位要實施跨媒體戰略,對同一選題可能需要進行多次申報,這無疑增加了跨媒體出版的難度,因此管理體制的改革也是迫切需要的。
出版突破介質形態
跨媒體出版的本質是跨越介質形態進行按需出版。對于出版單位這種具有內容生產特點的企業來說,跨媒體出版就不單純是生產某一介質的產品,而是生產內容。因為不管什么樣的介質,內容都是一樣的,介質只是承載內容的載體,或只是人們消費內容時的一種固化的閱讀器而已。所以,跨媒體出版的真正實現必須依賴內容管理的普及,所謂“內容管理”就是常說的cm系統,即content management。
由于出版物不同于其他產品,出版物具有知識內容,是純粹的內容產品。因此,數字內容管理對出版單位而言,意味著對產品內容進行統一的數字化加工和生產。今后的出版,必然要突破單一媒體形式,出版單位將演變為內容提供商。對內容一次加工完成,以不同媒體形式出版將是出版單位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數字化提升閱讀體驗
內容管理的目的是把出版物的內容進行結構化加工,以便于生成圖書、報刊、光盤、網頁等產品,供讀者以各種媒體形式進行閱讀、檢索、查詢、分析和共享。在這種形式下,傳統的讀者或受眾將逐漸演變為內容消費者。
內容管理的關鍵性技術主要包括:基于自然語言的內容信息標引和識別技術、知識搜索引擎技術、數據挖掘技術、數據庫技術,以及開放的數字內容編輯平臺、數字內容前置審查平臺和可再生數字資源多次開發平臺等。
通過開發應用于不同終端的輸出軟件,數字內容可達到更為優秀的外觀效果,并實現在書刊報版面、網頁、移動終端等多種媒介上的適應調整,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
同時,相對于傳統紙質出版物的排版系統而言,內容管理需要研發面向結構化內容的排版制作系統。包括研究作為跨媒體出版的統一數據源——新型復合文檔技術,研究基于交互式操作的新型排版制作系統,其中包括科技公式排版、圖文跟隨關系處理、符合書刊排版特點的主文字流支持、多語種排版、痕跡保留以及版本管理等在內的多項技術,以及基于新型排版制作系統研發自動化排版引擎、在線編輯工具,以及數字內容資源的跨媒體連接技術。
內容管理還需要研發跨媒體出版發布平臺,重點研發同一出版內容在不同介質上的出版形式和呈現方式。根據不同介質的出版特征,研發一系列適合于包括傳統紙質出版及數字網絡出版等在內的跨媒體發布軟件,用于對出版內容的自動化、智能化調整,實現對內容的“一次制作,多元發布”。
改造流程打通產業鏈
當出版單位采用了以數字內容為核心的跨媒體出版管理系統以后,傳統的編、印、發等環節將被改變,這就是流程再造。出版單位可以通過流程再造,打通產業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媒體出版。
流程再造是整個傳統出版業數字化改造過程中的必然發展階段。當上世紀80年代計算機技術剛剛在出版領域運用的時候,數字化只是在某一出版環節得到應用,如激光照排代替鉛排;到了90年代,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普及,使出版的更多環節也得以數字化,如銷售系統或采編系統等,這些用于局部的出版軟件,目的是為了減輕手工勞動。
隨著近年來企業資源計劃(erp)的實施,特別是內容管理系統的應用,使原來以部門或某一環節為單位使用的軟件,出現了許多弊端。因此,作為一種企業全流程的管理軟件,企業資源計劃或內容管理系統的應用必須觸及到企業流程的改造。
簡化環節開拓未來市場
由于傳統出版流程環節較多,任何一個環節一旦出現問題,整個產業鏈都將受到影響。比如目前突出的圖書庫存率增長問題,就加劇了出版社資金鏈的緊繃,從而對整個出版業的運營構成威脅。
據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從1999年年底的241.63億元,到2005年年底的482.92億元,全國圖書庫存碼洋在7年里翻了一番,圖書庫存以平均每年12.28%的速度增長,超出定價總金額6.93%的增長速度。由此可見,圖書庫存已成為出版業利潤增長的主要“殺手”之一,利用數字化的手段大力發展按需出版顯得尤為重要。
對此,筆者認為,數字化的流程再造將對出版業的發展產生十分深刻的影響。由于流程再造后的新流程是完全數字化的,原有流程中的某些環節將失去存在的意義。如數碼印刷可以實現一本書起印,這就使零庫存成為可能,庫房管理環節就可能被省略;再如,每一臺獨立的數碼印刷設備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遠程按需印刷也將成為可能,這就使以地面配送為主的發行環節受到挑戰,甚至可能被極大地削弱;而類似ebook等數字媒體,可以直接通過網絡下載到達讀者手中,這使出版完全跳躍了庫存、儲運、甚至發行等環節。
因此可以看出,數字化流程能很好地解決目前產業中由于環節繁瑣所導致的資金緊張等問題,有利于出版單位開拓更大的未來市場。
包裝企業應從“包裝制造”轉型“包裝服務”2017第8屆中國印刷與包裝學術年會成功舉行互聯網助力智慧環衛,效率倍增解析潤版液在印刷中的作用鎖式書帖聯結法工藝及特點介紹圖文快印企業實施積分制管理培訓的重要意義佳能5色大幅面打印機iPF825國家工商總局發布15個虛假廣告案例,最高罰11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