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布局的好壞直接影響操作強度的高低,這一點在安裝機器時一定要考慮周全,否則裝好后再動很麻煩,從經濟角度看也不合算。機器的布局要從空間利用率來著手,根據利用率的高低合理布局才會發揮空間的最佳效力。如圖5.1所示,在這個空間內如何確定機器的位置?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圖5.1
1.飛達部分
飛達是印刷機上紙的地方,也是運轉過程中經常調節的地方,這個地方必須要留出上紙空間和調節的地方。從上紙的角度看,如果手工上紙的話,則飛達到墻壁之間的距離(a)至少要大于紙張長邊的長度(b)。但考慮到搬運方便,應使a適當大于b。以543mm×781mm(對開幅面)的紙張為例,b=781mm,則a=b+c,c是一個可變的數值,考慮到轉身等因素,c應為b的三分之二,即c=b·2/3。于是有a=781+781·2/3=1300mm(紙張幅面變化,a隨著變化)這是手工上紙的最小距離。用拉紙車上紙,要考慮到拉紙車的長度和其推拉所需的空間。拉紙車的長度一般為1.2m左右,拉紙車拉紙所需的空間大致為其長度的三分之二,即0.8m。于是有a=1.20+0.8=2.0m(拉紙車長度改變,a隨著做相應的改變)調節飛達的地方可在上面所留有的空間內進行,不必再留出專用的空間。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圖5.2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圖5.3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圖5.4
[next]
2.操作面
操作面是操作人員來回走動最多的地方,其中包括觀察水、墨的故障排除,清洗機器等,此面的利用率是相當高的。除此之外,操作面還要堆放半成品或待印的紙張、油墨、古布等其它印刷所需的材料,紙臺、廢紙筐等印刷用的輔助部件。此面距墻壁之間的距離最小應為2.20m(最大的紙臺長度+操作人員來回走動所需的空間),如有可能的話,這個距離能大則大。
3.收紙部分
收紙部分是抽取樣張和觀察墨色最多的地方,一般在收紙部分都裝有操作按鈕,因此也是操作最頻繁的地方。印完的紙張一般要用拉紙車拉出來,從這一點來看,收紙部分距墻板的距離也應大于2.0m。除此之外,收紙部分還需留出放置看樣臺的地方,不過看樣臺一般都放在墻角處,對收紙部分和墻壁之間的距離影響較小。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圖5.5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圖5.6
[next]
4.傳動面
傳動面是操作人員走動最少的地方,但此面往往在維修時用得較多。從維修的角度看,至少應留出撤出腳踏板和維修人員轉身的地方。一般此面距墻壁之間的距離約為1.5m。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圖5.7
5.機器上面
機器上面主要是放置照明燈用的,當然還要留出人在機器上的操作空間。目前一般設備的高度都在2m左右,在機器的上方留出1m的空間就足夠了。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飛達部分、操作面和收紙部分的利用率比較高,而傳動面和機器的上面的利用率比較低。
利用率高的地方就要從操作最方便的角度來布局,利用率低的地方就要從操作可行性的角度來布局(即只要能操作就行了)。機器的布局一般都是操作面對著房間的門,這樣拉紙和上紙都比較方便,看起來也比較美觀。
假如安裝一臺長8m、寬2m、高2m的印刷機,用1.2m長的拉紙車上紙和拉紙
房間長=2+8+2=12m
房間寬2+2.2+1.5=5.7m
房間高=2+1=3m
即房間的空間為12×5.7×3m,機器的布置如圖所示(只畫平面圖)。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圖5.8
實踐已經證明上述的布局切實可行,不同的機器可參著此要求進行。由于收紙部分的利用率最高,所以在可能的條件下,盡量給收紙部分留最大的操作空間。兩臺機器一排放置時,一般都是收紙部分相對,這樣操作空間得到最大的利用,很少有兩臺機器飛達部分相對的。
標簽行業凸印VS 柔印之判斷影樓品牌戰略與營銷創新:從價格到價值Web App將成未來三年發展主流企業的探索不斷拓寬數字印刷行業的邊界東洲水溶性覆膜機SRFM-1200驚人的印量:14年來保持著每月每臺500萬印張美國商業印刷第一季度出貨量下降4200萬美元液晶顯示器色彩管理規范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