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在紙張表面的墨跡,在紙張堆積重力或紙張間移動摩擦力的作用下,或與其他所接觸的物體產生相對移動,在最上面一張紙的背面產生臟跡,主要有壓臟、蹭臟、拖臟、粘臟等幾種形式。有的相鄰兩張印刷品通過圖文墨層的粘臟在干燥過程中又會相互粘連。
1.印刷品上臟的原因
(1) 紙張表面平整、光潔,油墨不能很快干燥。
(2) 墨量過大,造成印刷品墨層過厚,不易干燥。
(3) 油墨太稀,黏度過小。
(4) 油墨本身干燥性差。
(5) 操作人員未正確控制水墨平衡,造成油墨乳化。
(6) 印刷品堆積過高,重力壓印起作用。
(7) 紙張尚未干透,移動摩擦。
(8) 壓印滾筒表面有臟跡,轉印到印刷品背面。
(9) 傳紙滾筒有臟跡。
(10) 機器內部有碎紙,印刷時碰到印刷品。
(11) 保養時各部分油眼加黃油過多,印刷時被甩出。
(12) 半成品未干就印刷或成品未干就裝訂。
2.折頁工序產生的上臟
卷筒紙膠印機由于印完后需折頁,折頁機部分也易產生印刷品上臟現象,主要原因如下:
(1) 紙路穿錯:印刷品與印刷機部件(非穿紙輥)接觸,產生摩擦。
(2) 穿紙輥上積墨過多。
(3) 折頁機三角板表面有積墨。
(4) 折頁機一折、二折傳紙滾筒部件表面有積墨。
(5) 壓紙輥、導紙輥上積墨過多。
(6) 折頁機內部的一些部件上的積墨過多,折頁時碰到印刷品。
(7) 折頁機內部有碎紙掛于部件上,折頁時碰到運行中的印刷品。
(8) 帶有傳紙皮帶的折頁機,由于固定傳紙皮帶的軸承轉動不靈活或卡死,使皮帶與印刷品之間產生摩擦,發生皮帶不轉或時轉時不轉故障。
(9) 當印刷品并未完全干燥時,如果碼頁的操作人員接觸了印刷品的圖文,容易產生指紋印。
(10) 粘連的主要原因在于印刷品堆積過厚、置放時間過長,油墨在紙張間氧化結膜釋放大量熱量,促使干燥徹底,最終形成頁頁相連揭不開,而形成“餅”狀。
3. 排除方法
(1) 加放晾紙架,按一定數量,用特制木板將印刷品一層一層地隔開,增加印刷品與空氣的接觸,促進干燥。
(2) 使用快干型油墨。
(3) 適量使用噴粉,在不影響后工序的情況下在每張印刷品的表面噴一層粉狀物質,防止粘臟。
(4) 控制好水墨平衡,堅持水干墨干操作。
(5) 必要時在油墨中加入適量干燥劑,加快干燥速度。
(6) 印刷品印完一段時間后,應將其抖松,讓空氣進入,加快干燥速度。
(7) 根據活件的不同,選擇不同類型的印刷機,如印吃墨量較大的商品廣告應選擇有烘干裝置的印刷機。
(8) 不要移動未干的成品及半成品。
膠印用紙成本控制經驗談分析2012上半年打印機市場形勢各大品牌噴墨打印設備缺點大曝光禁卡令引發溫州臺歷掛歷退單潮超專業水準!打印機高級使用技巧揭密惠寶彩霸F650B覆膜機南昌大學研發出智能抗菌材料 可利用3D技術打印產品應該如何擺脫“價格競爭”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