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激光技術發展的起點是1999年紫激光二極管的出現。然而開發這種二極管的原始目的卻不是為了滿足印刷制版的需要。首先研制出紫激光二極管的企業是一家名為日亞的日本公司,創立于1998年。其本來的目的是開發一種比紅外線及紅色激光波長更短的光源,以便進一步提高光盤的存儲容量。該公司開發的二極管發出的紫激光波長為391nm~420nm,實現了其原始設想。
因為紫激光光源波長較短,激光點也很小,所以配上較好的光學聚焦鏡頭便能在同樣密度的存儲媒體上寫入更多信息。由于紫激光的波長與ps版的曝光波長接近,一些ctp制版商也希望將其應用到印刷行業中來。1999年escher-grad公司首先將紫激光二極管用于制版設備,制成cobalt 8型內鼓式制版機。該機每3.3分鐘可掃描一張810mm×103 mm的版材,分辨率為2540dpi。
在drupa2000展會上,7個歐洲廠家宣布推出各自紫激光ctp制版裝置,全部用5mw的低功率激光器。
2001年,日本nichia公司準備生產30mw的產品。同年,日本三菱化學公司研制diamondplatetmlv-1紫激光ctp版材在加拿大escher-grad公司生產的制版機上運行成功。
2002年,三菱化學公司的光聚合型ctp版開始發展起來,之后富士推出自己的陽圖型光聚合版。
2003年,據rit調查顯示:紫激光ctp技術占全球金屬ctp技術的16%。
drupa2004展會上,紫激光技術成為焦點,愛克發、富士、海德堡等公司推出紫激光設備,功率在30~60mw。
2005年年底,富士發布了紫激光技術的最新發展:brillia lp-nv2可以在200線/英寸的精度下再現1%~99%的網點。在使用調頻網和混和加網時,可以達到300線/英寸的精度。同時,還可以使用20μ的調頻網,且足夠滿足商業印刷的要求。版材的耐印力可達20萬印(烤版后最高可達100萬印)。這些版材的感度在50mj~100mj之間,因此可以使用60mw的激光對版材進行高速曝光(同樣也可以在未來使用100mw或更高能量的激光),顯影液的使用壽命將成倍增加,從目前的1000平方米增加至2000平方米。
2006年,紫激光ctp設備開始向速度更快、精度更高,采用模塊化設計,降低入門門檻,強化聯線自動化設備發展,同時也是國際主流ctp制造商一致的發展方向。
印刷用UVLED光固化涂料的應用Sappi投資3000萬歐元奧地利Gratkorn工廠升級9號紙機印刷行業發展急劇下滑 或將給印刷設備租賃公司帶來風險紙質日歷銷售冷淡,創意日歷書受青睞書號成為制約“一本起印”普及的關鍵中國移動電商的未來在農業?AR增強現實技術 從平面化走向立體化2018年紙箱行業整合速度加快,價格難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