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美國《新聞周刊》在twitter上發布了最后一期印刷版雜志的封面,該刊近80年紙質發行史就此終結。這一封面采用了一張意味深長的黑白老照片,內容是新聞集團在曼哈頓的舊總部大樓,封面上注明了“最后一期印刷版”。
《新聞周刊》去紙化的原因
首先,由于有線電視頻道和節目增多,電視新聞節目生產的周期不斷縮短,使得以專業評論和深度報道為優勢,在公共議程設置方面頗具影響力的《新聞周刊》《時代》等新聞類周刊受到嚴峻挑戰。此外,伴隨著網絡即時新聞的崛起,讀者很少有耐心等待一周一刊的報道,受眾需求和閱讀習慣的改變直接導致了周刊讀者群的流失。
《新聞周刊》在本世紀初已經意識到有線電視和互聯網的挑戰,并且嘗試以“短新聞+淺顯化”來迎合年輕人的閱讀習慣,銷量一度反彈,2003年的全球發行量超過400萬份。但隨著網絡的發展和網絡用戶的增多,紙質媒體在根本上無法與內容開放、淺顯化、短平快的網絡信息服務(如維基百科、百度百科)相競爭,400多萬份的發行峰值只是曇花一現,2007年《新聞周刊》的廣告和發行雙雙下滑,營業收入下降了38%。
面對沖擊,美國各大周刊都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時代》周刊在2007 年將出刊日期從星期一改為星期五,并且積極展開與新媒體的“嫁接”。讀者除了可以在網站上瀏覽1994 年以來《時代》周刊的所有內容,還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參加類似“20 世紀最具影響人物”的評選活動。此外,《時代》還陸續實行了與cnn 等電視媒體合作,推出《時代》ipad 版等舉措。同屬美國三大時事周刊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則由周刊改成了月刊,并將內容重點轉向政治新聞。
但是,《新聞周刊》在當時仍然持觀望態度,未能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只是在局部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如把1998年登臺亮相的《新聞周刊》網站同msn以及msnbc網站合作,為受眾提供新的互動性欄目以及更好的搜索功能。但是小修小補難以應對網絡大潮的沖擊,加上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新聞周刊》盈利額驟降,2008年發行量僅為272萬份,運營虧損1600萬美元。
2009年,生存危機加重,《新聞周刊》才開始重新審視編輯方針和經營理念。在內容上,《新聞周刊》希望將自己重新定位在“有獨立觀點、發人深思的原創性報道”的風格上,減少對“一目了然新聞”的報道,其改版后的“處女秀”是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獨家采訪。
在經營上,《新聞周刊》決定通過縮小讀者訂閱規模吸引高端客戶。方法是將定價提高了一倍,使得訂戶從之前的310萬縮減到190萬,希望藉此傳遞高端定位的信息,吸引更多奢侈品牌廣告商,爭奪《經濟學人》和《紐約客》雜志的廣告客戶群。但是,一直以來以大眾化形象示人的《新聞周刊》在短期內無法贏得與編輯方針精英化的《經濟學人》的競爭,這些努力未能彌補日漸增大的財務虧損?!度A盛頓郵報》財務數據顯示,由于廣告和訂閱收入的銳減,《新聞周刊》年收入下降了27.2%,降至16550萬美元。
2008年經濟危機對汽車、金融等行業廣告造成嚴重侵蝕,各大周刊廣告收入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但是由于《新聞周刊》自身經營不善、發行量銳減,其廣告收入在美國發行前五的周刊(《時代》《經濟學人》《紐約客》《大西洋月刊》《新聞周刊》)中下降最為顯著。2010年至2011年,《新聞周刊》的廣告頁數減少了16.8%,同期《時代》的廣告頁數僅下跌2.5%。
除了自身的經營管理因素,商業性媒體的命運也與其背后所屬的媒介集團息息相關?!缎侣勚芸匪诘娜A盛頓郵報集團的實力有限。雖然華盛頓郵報集團擁有《華盛頓郵報》和《新聞周刊》所屬的雜志部,以及全美六個電視臺,和一個有線電視網。但是整個集團一年的利潤只有兩億美元,《新聞周刊》一家雜志每年約兩千萬的虧損給集團造成的壓力不言而喻。
按需印刷出版物在瑞典報刊亭不斷興起凹版印刷在裝修上的應用范例印度竟邀達賴赴印活動,中方將提出嚴正交涉高品質絲網印刷的材料要求凹印油墨和環境對印版耐印力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受數字印刷技術沖擊 百年印刷老店結業富士施樂DocuPrint M218fw 黑白SLED頁式打印機針對票據印刷企業的綠色認證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