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刷屏案例,從杜蕾斯感恩節十三撩文案,到百雀羚的長圖文,再到歐萊雅的“內容工廠”。在碎片化時代,創造優質內容搶奪消費者的眼球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研究表明,91% 的 b2b企業使用內容營銷,86% 的b2c企業使用內容營銷,企業平均在內容營銷上花費 25% 及以上預算,78% 的首席營銷官(cmo)認為內容營銷下的二維碼營銷是未來的發展趨向。
兩者有什么區別呢?
第 1 個到達是物理層面的,主要和渠道有關。傳統營銷中,常用的方法是,找流量大的渠道投放廣告,盡量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在報紙、廣播、電視媒體時代,面對鋪天蓋地的廣告,除了閉上眼睛或者起身離開,消費者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但互聯網時代,這一切已經悄然改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借助插件,使自己免受廣告打擾。全球最為流行的廣告攔截器 adblock 在 2017 年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
2016 年,全球 adblock 的消費量增長 30%;
2017 年,全球現有 6.15 億個設備使用 adblock;
移動端的 adblock 使用數量增長了1.08億,達到 3.8 億臺;
pc 端的 adblock 使用數量增長了3400萬,達到 2.36 億臺;
11% 的全球互聯網用戶正在阻止網絡上的廣告;
亞洲的移動 adblock 使用量正在急劇增長。
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只要用戶不愿意,你的廣告可能根本接近不了用戶。
第 2 個到達是意識層面的。傳統營銷幾乎毫無例外,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斷用戶的原有思維和感受,無論是電視劇和綜藝中間插播的廣告,還是貼滿大街小巷的海報廣告,亦或是當下大熱的信息流廣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突兀。所以,地鐵廣告的主色調,大都是飽和度很高的顏色,比如大紅、明黃等等;節目主持人會再三強調,“本節目由xx品牌冠名播出”;電視劇植入廣告也是莫名地無厘頭。
原因很簡單,不突兀怎么能讓你注意到呢?比如,周星馳電影《功夫》中,包租婆撞上的廣告牌,上面的和興白花油幾乎占滿了整個畫面,但因為其配合電影劇情,進行了做舊處理,也沒有突兀地植入相關旁白。所以,大部分觀眾完全沒有注意到(當然,和該品牌在內地知名度不高也有一定關系)。
也許你會說,《奇葩說》的植入廣告就很好呀,既打了廣告,也沒有影響節目效果,甚至為節目增色不少。沒錯,不過這種形式對觀眾來說,
“云”計算推動天津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的建設挑選性價比高的貼標機,這三招幫你搞定油墨的四種干燥方法簡述談談個性印刷的重要性,產品彩盒緣何引人注目碳粉精靈成“打印界”有力助手印后覆膜污染問題簡析中國印刷行業營銷策略分析報告數字化管理平臺1.0正式版發布啦!